分析人士表示,政府在讓公司購買綠色氫氣以凈化運輸和重工業方面做得不夠。
2025年2月20日,比利時國王菲利普參觀了約翰·科克里爾位于比利時塞蘭的氫能工廠。(照片由F. 安德里厄/Agencepeps/Content Curation/Sipa USA 提供)
早在2021年,管理著10萬億美元資產的貝萊德集團首席執行官拉里·芬克在利雅得的一個舞臺上預測,下一個價值萬億美元的初創公司將不是媒體公司或搜索引擎,而是開發“綠色氫能、綠色農業、綠色鋼鐵和綠色水泥”的企業。
四年后,拉里·芬克改變了口風,上周他在休斯頓對石油和天然氣的高管說:“每個人都在談論氫能的機會。好吧,我們可以擁有綠色氫氣和藍色氫氣,但有人愿意付出代價嗎?”
在德克薩斯州舉行的標普全球的劍橋能源周上,其他發言者同樣對清潔氫的前景持悲觀態度,清潔氫是一種可以替代化石燃料的氣體,用于航運、航空、化工、鋼鐵和水泥等難以清潔的行業。
石油公司沙特阿美首席執行官阿敏·納賽爾指出,與化石燃料相比,綠色氫的成本很高,表明“關鍵轉型技術具有真正競爭力并正在迅速部署”是一種虛構。
“許多人的期望目標是到2030年將[綠氫]價格提高到每公斤1美元。然而,僅生產成本目前就從每公斤近4美元到12美元不等,”他說,并將國際能源署(IEA)今天的成本數據與拜登政府2030年的目標成本進行了比較。
2023年各類綠氫生產的成本(美元/公斤)
注:從左到右依次為未采用碳捕獲、利用與封存技術的天然氣制氫,采用碳捕獲、利用與封存技術的天然氣制氫,未采用碳捕獲、利用與封存技術的煤制氫,采用碳捕獲、利用與封存技術的煤制氫,海上風電制氫、海上風電制氫和光伏制氫。
即使是清潔氫的銷售商也接受了這種情緒已經下降的趨勢。工業氣體跨國公司林德務實的方法”。但是,他補充說,“滿足為不同行業客戶付款的意愿”的可行項目仍在向前推進。
綠氫成本更高
根據國際能源署的數據,生產綠氫(由可再生能源制成)的成本是傳統、最常見和污染最嚴重的化石燃料的1.5到6倍。
但國際能源署表示,這種情況可能會改變。化石天然氣的價格可能會上漲,或者碳定價可能會使基于化石燃料的氫更加昂貴。或者,到2030年,大規模部署綠氫可以將每公斤成本從沙特阿美納賽爾引用的4-12美元降至2-9美元。國際能源署表示,中國部分地區的太陽能價格可能會更低,那里豐富的太陽能與更便宜的電解槽(將水轉化為氫氣的設備)相得益彰。
“未來的成本演變將取決于許多因素,例如技術發展,尤其是部署的水平和速度,”國際能源署在其最新的全球氫能評論中表示。
但正如黑石集團的芬克所指出的那樣,高價格被證明是部署的障礙。近幾個月來,英國石油公司和沃旭能源等公司以經濟狀況不佳為由取消或推遲了綠氫生產項目。
政府推動氫能需求
一些政府已經介入,試圖增加需求。例如,歐盟規定,到2030年,合成燃料(包括基于綠氫的燃料)必須占其機場所有飛機燃料的1.2%,到2050年必須占35%。
歐盟對航運采取了類似的措施,而德國政府的一項計劃旨在支付在鋼鐵、水泥、造紙和玻璃等行業購買清潔氫的額外成本,以免產生財務風險。
國際能源署表示,這些政策有所幫助——但“這些努力的總體規模仍然不足以讓氫能為實現氣候目標做出貢獻”。10月,總部位于巴黎的分析師將他們對2030年氫需求的預測與上一年相比下調了約五分之一。
綠色氫能的供應問題
對綠氫供應的估計似乎也被夸大了。專家最近告訴氣候之家,計劃中的將氫氣從北非輸送到歐洲的管道將難以提供歐盟所希望的數量。
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研究員阿德里安·奧登韋勒警告說,歐盟“當然不應該指望”短期內從阿爾及利亞和突尼斯交付綠色氫能。
“綠色氫氣生產項目的記錄不佳,經常被延誤。我預計,對于需要國際協調的大型基礎設施項目(例如管道)來說,情況會更糟,”他說。
南方氫氣管道和生產設施也面臨活動人士的反對。北非女權主義正義網絡中東北非婦女運動的主任希琳·塔拉特在一份由近90個非政府組織聯合發表的聲明中批評這個龐大的項目,它“利用非洲的土地、水和勞動力來滿足歐洲的能源需求,而婦女——尤其是農村和一線社區的婦女——首當其沖地受到水資源短缺、土地剝奪和能源貧困的影響”。
綠氫項目需要土地來建造設施,需要水和可再生電力來生產氫氣。陽光充足的地區(有助于廉價地生產綠氫)通常沒有太多的水。國際能源署表示,40%的綠色氫能項目位于地中海、墨西哥和印度北部等缺水地區。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沙特阿拉伯、澳大利亞和毛里塔尼亞等干旱國家的許多開發商正在開發海水淡化廠,為其綠氫設施提供水,這樣他們就不會從當地人那里帶走水。
盡管面臨所有挑戰,但伍德麥肯齊能源咨詢公司分析師赫克托·阿雷奧拉認為,清潔氫是鋼鐵、水泥、化工和重型運輸領域“實現深度脫碳的最可行途徑”,也是氨、甲醇和煉油排放的唯一綠色解決方案。
“雖然由于當前的成本障礙,氫能的廣泛采用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實現,但降低成本的道路已經確立,”他說。“隨著技術規模的擴大、電解槽效率的提高和可再生能源成本的持續下降,生產成本預計將下降——遵循類似于太陽能和風能的軌跡。”
本文于2025年3月21日發布在氣候之家新聞網站,作者:喬?洛,由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進行翻譯。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