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法院的裁決預計將在特朗普任期內對美國的氣候相關訴訟案件產生重要影響
塞巴斯蒂安·羅德里格斯 梅根·羅琳
氣候之家新聞網站
2025年8月1日
美國政府推翻清潔能源和減排政策的努力違背了最高法院的意見,律師可能會利用這些意見進行反擊。
2025年4月19日,美國紐約市曼哈頓中城,抗議者手持標語牌舉行游行,參與“保護移民,保護地球”主題示威活動。(攝影:梅利莎·本德/努爾圖片社)法國已禁止該活動。
在美國特朗普政府大幅削減國家氣候政策的背景下,國際最高法院于七月底發布的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咨詢意見,預計將對美國國內有關氣候變化的法律訴訟產生積極推動作用,并可能有助于追究大型污染企業的環境責任。
總部位于海牙的國際法院上周首次澄清,各國有責任保護氣候系統免受溫室氣體排放的影響,防止對氣候和環境造成“重大損害”,以便人們能夠享受人權。
盡管美國在遵守國際法院裁決方面的記錄參差不齊,并且正在退出《巴黎協定》——這是根據將變暖限制在1.5攝氏度以內的目標來減少排放的主要全球協議——但專家告訴氣候之家,美國政府的分支機構和美國公司仍可能受到引用國際法院咨詢意見中法律工具的氣候案件激增的打擊。
“這項裁決為美國和全球爭取氣候正義的斗爭增添了法律動力,并將成為前線尋求氣候損害補救措施的律師、活動家和政策制定者的跳板,”國際環境法中心的高級律師埃里卡·列儂說。
在國際法院的聲明中,其法官表示,支持化石燃料擴張的政府活動——包括私人行為者——可能構成“國際不法行為”。他們還表示,歷史上較大的污染者可能有責任為其對氣候危機的貢獻而造成的損害支付賠償。
美國樂施會氣候正義主任阿什法克·哈爾凡表示,在美國法院,咨詢意見“將加強氣候活動人士起訴聯邦和州政府的主張,也將加強起訴化石燃料公司要求其損害賠償的州和城市的主張”。
在最近的案件中,22名青年活動人士在蒙大拿州對特朗普的能源行政命令提起訴訟,認為這些命令將增加化石燃料的使用并減緩清潔能源的速度,侵犯了他們的生命權和自由權。在另一起案件中,加州的青年活動人士起訴環境保護署允許高水平的氣候污染。哈爾凡說,這些案件的原告可以指出政府未能根據國際法院的裁決保護他們的權利。
特朗普對氣候法漠不關心
在國際法院做出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裁決后的一周內,美國環保署宣布將廢除2009年的一項關鍵科學聲明,該聲明指出溫室氣體會危及人類健康。所謂的“瀕危調查結果”已成為美國氣候監管的基礎。
美國關注科學家聯盟氣候訴訟科學中心的科學家卡莉·菲利普斯表示,美國環保署的舉動表明了國際社會對氣候行動的立場與美國聯邦層面對話之間的“鮮明”對比。
鑒于這一事件以及特朗普領導的許多其他阻撓美國氣候行動的努力,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氣候法教授邁克爾杰拉德表示,共和黨總統政府“肯定不會關注”國際法院的裁決。
杰拉德補充說,美國法院“往往不太關注國際法庭在此類問題上的裁決”。美國于1986年退出承認國際法院的強制管轄權。
在回應法院關于各州在氣候變化方面的責任的意見時,白宮發言人泰勒·羅杰斯告訴路透社:“一如既往,特朗普總統和整個政府致力于將美國放在第一位,并優先考慮普通美國人的利益。
在瓦努阿圖引發的國際法院案件中擔任瓦努阿圖律師的瑪格麗莎·韋韋林克-辛格告訴氣候之家,政府可能會對不遵守裁決的其他人采取經濟制裁或貿易限制等反制措施。“因此,這使美國或任何無視其義務的國家處于非常脆弱的境地,”她補充道。
聯合國最高法院國際法院于2025年7月23日在荷蘭海牙就成員國根據國際法承擔的應對氣候變化義務發表了咨詢意見。(照片:詹姆斯·彼得邁爾/祖瑪圖片社通訊社)
無法忽視?
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的菲利普斯認為,美國政府不可能完全無視國際法院的意見。“無論他們的感受如何,他們都不能僅僅因為不喜歡這項裁決而駁回這一裁決,”她告訴氣候之家。“[它]表明,世界各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受到國際法的約束。”
她補充說,該意見為已經在努力處理大量與氣候相關的訴訟的美國法院提供了“如此重要的背景”,以及圍繞各州責任的“非常強烈的道德清晰度”。
她表示:“盡管美國聯邦政府顯然未對氣候變化問題給予足夠重視,但這一意見為各城市、州及地方社區提供了重要參考,使其能夠更好地將本地政策與全球發展趨勢相協調。”
如果最終確定,美國瀕危調查結果的廢除將結束對汽車尾氣、發電廠和其他來源的溫室氣體污染的限制,并破壞美國未來應對全球變暖的努力。
路透社報道稱,據環保組織、各州和律師稱,此舉預計將引發法律挑戰。
國際法院的意見是否會加強此類案件還有待觀察。但樂施會的哈爾凡指出,美國法院需要權衡國際法院的咨詢意見是否符合美國國內法的要求。
他解釋說,如果被起訴,特朗普政府可能會辯稱國際法院裁決中概述的義務與國內法規直接沖突,從而試圖規避裁決的要求。
國際環境法中心的列儂表示,國際法院裁決的后果不會通過美國法院是否直接引用來衡量。
“相反,它的影響將體現在訴訟律師、立法者和談判者在法律爭論、國內立法和全球談判中廣泛采用意見書中提出的法律共識,使其結論不容忽視,”她補充道。
針對美國海外公司的氣候案件
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的杰拉德表示,國際法院的意見在國內并不有效,而是更有可能“影響美國公司在法院確實將這些國際判決視為具有約束力的國家的運營”。
國際環境法中心氣候和能源項目主任尼基·賴施指出,國際法院的意見明確指出,“主要污染者無論在何處開展業務、指導其產品并造成傷害,都有義務并面臨潛在責任”。
今年早些時候,德國一家法院駁回了一名秘魯農民提起的案件,該農民起訴煤炭巨頭萊茵集團與地球變暖排放有關的冰川融化。但氣候活動人士稱贊這是一個飛躍,因為法院裁定,根據德國法律,污染大戶可以對其在海外的氣候影響負責,盡管本案中尋求的損害賠償太小而無法追究。
樂施會的哈爾凡認為,即使不訴諸法院,維權人士和投資者在與包括石油和天然氣巨頭在內的美國公司接觸時,也會利用國際法院裁決中概述的義務,說服他們將業務轉向可再生能源。
賴施指出,訴訟是一種重要的工具,但本身不足以促進氣候正義和問責制。
她說:“最終的希望不是國際法院的裁決會引發越來越多的氣候訴訟,而是它會促使國家和公司采取行動,使未來的訴訟變得不必要。”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