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麻豆精品_亚洲日本久久_九九香蕉视频_国产成人在线视频_av在线免费观看网站_精品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2010年成立的中國首家以應對氣候變化為目的的全國性公募基金會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締約方會議觀察員組織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成員單位
全國先進社會組織、4A級基金會
  • 中國北京市東城區和平里東街18號
  • 8610 84239412
  • thjj@thjj.org
首頁 > 業界動態 > 碳中和動態 > 正文

林業科學 | 劉世榮院士:碳中和目標下中國森林碳儲量、碳匯變化預估與潛力提升途徑

媒體:生態遙感觀察站  作者:劉世榮等
專業號:林森
2024/7/17 17:52:26

圖片

圖片

歡迎轉發、投稿分享你的科研觀點和成果,投稿聯系郵箱:ecologyrs_carbon@163.com。

生態遙感觀察站

歡迎關注公眾號!在這里,你可以了解有關生態與地理遙感特別是資源環境遙感方面的最新科研資訊,閱讀文獻筆記和心得體會。我們還歡迎你在評論區交流學習,投稿分享你的科研觀點和成果,投稿聯系郵箱:ecologyrs_carbon@163.com。

20篇原創內容

公眾號

摘要

增強森林固碳增匯功能是減緩大氣二氧化碳濃度上升和全球氣候變暖的重要手段,也是實現碳中和國家戰略目標的有效途徑。本研究基于文獻分析法和模型模擬,系統闡述中國森林碳儲量和碳匯現狀、動態變化與潛力提升途徑。根據國家森林資源連續清查數據測算的森林植被碳儲量近5 年平均年增長0.152 Pg(以C 計) ,2000s—2010s 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碳匯量約229.7 Tg·a?1(以C 計) ,其中森林植被(指喬木林)碳儲量約增加150.6 Tg·a?1(以C 計) ,約占整個陸地生態系統植被碳匯量的65.6%。過去70 年,中國森林已從碳源轉變為逐漸增強的碳匯在森林面積保持不變的情景下,相比2000s—2010s 時段, 2030 年后現有喬木林的生物量碳匯將有所下降;如果森林面積未來持續增加, 2030—2050 年中國新增喬木林的碳匯量仍將呈增加趨勢在全球變化背景下,氣候變化及其引發的風險(極端干旱與熱浪事件、森林火災、病蟲害等)可能會削弱森林碳匯功能。為維持并提升森林碳儲量和碳匯潛力,需要采取森林碳儲與碳匯雙增以及森林碳匯與木質林產品碳庫協同提升的策略,從保碳、增碳、擴碳和碳資源化利用的匯轉移4 個途徑對森林資源實施保護修復、精準綠化、科學經營與合理利用以及多時空尺度的優化布局,同時重視森林土壤碳庫增匯的長期效應。在林業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框架下,森林碳匯潛力提升未來研究重點是科學推進國土綠化適宜造林地和樹種選擇,森林經營增匯技術,森林碳儲、碳匯協同提升與木質產品庫的碳匯轉移與存續的時空配置優化模式,森林土壤固碳增匯機制以及潛力研究,準確評估森林碳匯對實現國家碳中和目標的貢獻及其時間表和路線圖。

關鍵詞:森林;碳儲量;碳匯;森林面積;固碳潛力;碳增匯技術

引言

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IPCC)第六次評估報告,全球氣候正經歷著一場以變暖為主要特征的顯著變化。相比1850—1900年,2011—2020年10年全球地表溫度約上升1.09℃,從未來20年的平均溫度變化預估來看,全球溫升預計將達到或超過1.5℃(IPCC,2021)。全球氣候變化對地球上許多地區的生態系統已產生嚴重影響,如海平面升高(IPCC,2022)、冰川退縮(IPCC,2022)、凍土消融、植被物候變化、動植物分布改變等。

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碳儲量861Pg(以C計)(1Pg=1015g=10億t),占陸地生態系統碳庫的40%,是陸地上除永凍土外最大的儲碳庫。森林在減緩氣候變化中具有雙重作用:一方面,森林可吸收并固定大氣中的CO?,是大氣CO?的吸收匯、儲存庫和緩沖器;另一方面,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引起的森林退化、毀林等使其成為大氣CO?的排放源。為有效發揮森林生態系統減緩氣候變化的作用,必須實施林業減緩與適應并舉的策略,通過擴大森林面積和森林經營提高森林碳儲量和碳匯潛力的同時,提升森林的質量和適應氣候變化的韌性,降低氣候風險引發的森林碳排放,為實現碳中和目標和努力控制全球溫升不超過1.5℃作出不可或缺的重要貢獻。

1. 中國森林碳儲量與碳匯現狀

根據《森林法》中的森林定義,森林包括喬木林、竹林和國家特別規定的灌木林,通常作為森林碳儲和碳匯的計量范疇。目前,中國森林碳儲量多以喬木林生物量碳庫估算,很少涉及竹林、灌木林以及死有機質碳庫、土壤有機碳庫和木質產品碳庫。森林采伐后形成的木質產品是森林碳儲存庫的轉移,常作為一個單獨碳庫進行評估。

國家森林資源連續清查數據測算表明,中國森林植被碳儲量(不包括經濟林和竹林)近5年(第8次至第9次清查)平均年增長0.152Pg(以C計),近10年(第7次至第9次清查)平均年增長0.137Pg(以C計)(表1)。

圖片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氣候變化第二次兩年更新報告》,2014年中國LULUCF領域凈碳匯量約1.151Pg(以CO?計),其中林地(包括其他生物質)貢獻0.84Pg、木質產品貢獻0.111Pg。基于近20年來文獻整合分析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碳匯量評估結果(表2),2000s—2010s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碳匯量約229.7Tg·a-1(以C計)(136.3~343.5Tg·a-1)(1Tg=1012g),其中森林植被(僅指喬木林)碳儲量約增加150.6Tg·a-1(94.9~236.8Tg·a-1),占整個陸地生態系統植被碳匯量的65.6%左右。經濟林、竹林、灌木林的生物質碳儲量約增加3.57Tg·a-1,森林死有機質(主要是粗木質殘體和凋落物)碳庫增加量約9Tg·a-1。

圖片

2. 中國森林碳儲量、碳匯變化與潛力

中國森林面積歷史上發生了較大變化。20世紀70年代末之前,伐木和毀林導致森林面積急劇減少,森林生物量碳儲量減少0.7Pg(以C計)。20世紀80年代初至90年代,通過實施一系列造林和生態恢復工程,中國森林生物量碳儲量在1970—2000年增加40%。20世紀90年代至今,大規模生態工程建設實施顯著提高森林生物量碳儲量,森林生物量碳匯達109Tg·a-1(以C計),較20世紀80年代初至90年代增長118%。總體而言,過去70年,中國森林已從碳源轉變為逐漸增強的碳匯,其中生物量碳匯是主要來源(貢獻約76.3%),以造林和森林恢復為主導的土地利用和覆蓋變化驅動因子對碳匯貢獻約44%。

圖片

森林生物量碳儲量變化趨勢和潛力預測主要基于未來森林面積有無變化2種情景,未來森林生物量碳儲量均呈增加趨勢(表3)。如果不考慮未來新造林面積,預估2050年碳匯量約0.075~0.098Pg·a-1(以C計),如果考慮新造林面積,則碳匯量可增加1倍左右,達0.145~0.213Pg·a-1(表3)。李海奎研究發現,相比2000s—2010s時段,2050年現有喬木林生物量碳匯量將有所下降,主要歸因于現有喬木林未來碳匯潛力預估大多采用蓄積隨林齡變化的“S”形生長模型,伴隨林齡逐漸趨于成熟將導致森林生長速率下降。如果考慮新增造林面積,2030年新增喬木林的碳匯量達0.019~0.066Pg·a-1,2050年新增喬木林碳匯量達0.025~0.057PgPg·a-1。此外,Yu等假設森林面積按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規劃文件擴大,基于生態系統過程模型綜合考慮森林采伐及其對林齡的影響,預測中國2020—2100年的年均生物量碳匯可達0.172Pg,其中2050年的生物量碳儲量約13.86Pg。

人工林優化管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碳匯,預計2010—2050年人工林碳匯約提升0.014Pg·a-1(以C計)。Yu等(2024)研究表明,如果綜合考慮森林采伐的影響,中國森林碳匯的峰值會比不考慮采伐的情景推遲10~30年。此外,通過延長輪伐期和樹種替代等管理措施,2020—2100年可額外增加2.3Pg碳儲量。因此,維持并提升森林碳匯能力和潛力,需實施森林科學經營,包括林齡結構、樹種配置、更新撫育、采伐方式等一系列優化調整與時空合理布局。

3. 中國森林碳匯潛力增長不確定性分析

國際社會、各國家和地區都在努力制定保護和加強森林經營管理提升森林碳匯的政策和激勵措施,然而這些政策措施并未充分考慮到生態和氣候相關風險對森林碳匯穩定性的影響。在全球變化背景下,除干旱和熱浪等極端氣候事件對森林產生直接影響外,森林火災、病蟲害等干擾因素會間接對森林碳循環產生影響,因此,氣候變化和相關風險可能會削弱21世紀森林的碳匯功能。

3.1 氣候變化對森林碳匯的直接影響

氣候變化對森林碳匯的影響預測存在不確定性,森林碳匯最可能受益于CO?施肥效應,隨著大氣CO?濃度從1850年的約280×10-6增至2022年的約421×10-6(NOAA莫納羅亞大氣基線觀測站于2022年5月測得),通過光合作用固定碳變得更加容易。然而,Beedlow等研究表明,寄希望于通過大氣CO?濃度增加提高現有森林碳封存量的可能性不大,氣候變化也會使氣溫升高,這將增加土壤和植物的呼吸速率引起碳排放增加。許多研究發現,氣候變化可能導致CO?施肥效應下降,甚至最終有可能轉為碳源。氣候變暖可能導致樹木生長加速,但這并不一定意味著碳儲量增加,全球變暖實際上正在減少森林碳儲量。同樣,在極端情況下樹木個體會因熱應激和干旱導致枯死,引起森林生產力和碳匯下降。2015—2016年出現厄爾尼諾相關的嚴重干旱和極端高溫是自1950年以來最強的一次,熱帶森林生產力以及全球陸地碳匯均顯著下降。Wigneron等使用低頻微波遙感數據對地上生物量碳儲量(AGC)變化進行監測,結果表明到2017年底,非洲和美洲濕潤森林的AGC并未恢復到干旱事件發生前水平,這可能歸因于干旱導致的森林死亡率增加帶來的遺留影響。在CO?濃度和氣溫不斷升高的預期下,中國森林固碳能力可能會隨之提高。但也有相反的結果,基于對東北長白山老齡林30年(1981—2010年)的長期樣地監測數據顯示,氣候變暖使云杉(Picea asperata)-冷杉(Abies fabri)林碳匯減少7.3Mg·hm-2(1Mg=106g),紅松(Pinus koraiensis)-闊葉混交林碳匯減少0.96Mg·hm-2。Li等對2003—2016年中國南方亞熱帶碳通量觀測發現,這些森林在大部分年份是碳匯(吸收4~7.4Mg·hm-2a-1),但在2011—2013多年干旱年份,導致森林成為2003年以來首次出現的強碳排放源。

隨著森林演替,暖溫帶森林土壤碳庫增加,但其溫度敏感性也隨之增加,意味著易受氣候變暖的影響,而樹種多樣性不僅可增加土壤碳儲量,而且有助于增加土壤碳庫的穩定性以及土壤碳的化學穩定性。還有研究表明,決定森林生態系統功能(包括土壤固碳)的不完全是樹種多樣性,而是樹種功能特性和樹種組成。在林業生產實踐中,尤其是熱帶、亞熱帶人工林營建過程中的樹種選擇和配置,造林樹種豐富度不可能像天然林那樣復雜,需要兼顧森林經營成本和操作的可行性。對林齡40年的南亞熱帶多樹種人工林研究表明,隨樹種多樣性梯度(1~8個樹種)增加,表層土壤(0~10cm)有機碳儲量呈一元二次方程拋物線變化特征,4~5個樹種配置下的土壤有機碳儲量最高。以中國隨緯度梯度不同氣候區典型天然林為對象,進一步發現樹種功能多樣性以及特定功能樹種(指示樹種重要值)而不是樹種豐富度對提升土壤有機碳穩定性的重要貢獻,說明加強特定功能樹種的管護對有效提升森林生態系統固碳潛力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通過優化森林經營措施可有效緩解氣候變化對森林碳匯的影響,如對長達100年數據分析顯示,夏季干旱是地中海地區赤松(Pinus densiflora)種群的主要威脅,而通過疏伐減少林分蓄積可有效緩解干旱情景下對森林生長的負面影響。

3.2 氣候變化對森林碳匯的間接影響

因氣候變化導致的病蟲害發生頻率升高、傳播范圍擴大,可能會通過減少森林生長或造成樹木死亡減少森林生產力,且受損或死亡樹木分解會增加異養呼吸,極大削弱森林固碳功能。2015年,全球受蟲害影響的森林約3020萬h㎡,占森林總面積的1.4%(62個報告國),受病災影響的總面積為6.60Mh㎡,占森林面積的0.4%(51個報告國),其中北美和中美洲受病蟲害影響的森林面積最大。2000—2020年北美山松甲蟲(Dendroctonus ponderosae)蟲害暴發導致森林碳損失0.27Pg,森林從微弱碳匯轉變為碳源;Dymond等基于CBM-CFS3模型研究發現,加拿大魁北克東部10.6Mh㎡森林受云杉蚜蟲(Choristoneura burnijerana)侵害碳釋放為2Tg·a-1(以C計),預計2011—2024年云杉蚜蟲暴發將使該區域由碳匯變成碳源。病蟲鼠害是造成中國森林碳損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在西北地區病蟲鼠害大暴發將引發溫室氣體高排放。病蟲鼠害暴發的頻率和樹木受害程度在人工林中尤為嚴重,是因為人工林樹種單一、結構簡單,且缺乏本土樹種。因此,中國未來需要采取適應性的人工林經營管理措施籍以有效控制病蟲鼠害暴發。氣候變化將進一步加劇外來入侵性害蟲對森林的影響,松材線蟲(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是目前中國最具危險性的森林病害病原之一,松樹個體感染松材線蟲后最快40天即可死亡,整片松林從發病到毀滅性死亡只需3~5年。隨著氣候變化加劇,中國適宜松材線蟲生存的地域面積擴大近2倍,且呈向北、向西擴散速度加快的趨勢,這將對松林碳匯功能產生更不利影響。

2015年,全球受火災影響的森林面積約9800萬h㎡,其中2/3以上發生在熱帶的非洲和南美洲區域。火災會改變森林的組成、結構和生長過程,進而極大影響森林碳循環。Brando等基于生態系統模型,預測未來幾十年亞馬遜南部地第4期劉世榮等:碳中和目標下中國森林碳儲量、碳匯變化預估與潛力提升途徑161區約有16%的森林將發生火災,火災產生的CO?排放量將從2000年的2.1Pg增至2050年的6.0Pg。Ramo等發現,非洲火災造成1.44Pg碳排放,占全球化石燃料燃燒產生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4%。Walker等研究加拿大西北地區森林火災后發生的遺留碳損失情況,結果顯示,隨著北方森林火災規模、頻度、強度增加,中幼林會成為碳源。王效科等和Liu等分別根據森林火災統計資料并結合遙感數據,采用排放因子法和排放比法估算中國森林火災碳排放為10.2~11.3Tg·a-1(以C計)(1950—2000年)。付超和Liu等研究發現,由森林火災引起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為1.6Tg·a-1(以C計)(1990—2009年)、1.7Tg·a-1(以C計)(2000—2014年)。在過去幾十年里,中國森林火災面積及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有所下降,這可能歸因于中國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實施林火控制。防火策略可有效控制小面積森林火災,但在未來極端氣候事件增加的背景下,森林火災風險正在增加,因此有必要采取適應性森林管理措施,如改變樹種組成、建立防火林帶并減少火災干擾的頻率和規模,以適應氣候變化引發的火災風險。

4. 中國森林碳儲量、碳匯提升技術途徑

綜合考慮森林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的雙重屬性,遵循基于自然的氣候解決方案創新理念,從森林可持續經營和面向生態系統服務的森林多功能經營的全新視角,探索碳中和背景下構建森林碳儲與碳匯雙增以及森林碳匯與碳資源化利用的匯轉移為木質產品庫的雙匯協同提升途徑,如圖1所示。

圖片

4.1 保碳

天然林占中國森林面積的71%,因數十年過度采伐,更新恢復天然林中60%以上為中幼林,碳儲量低;如果對此森林實施保護并自然恢復,其碳固存潛力是巨大的。再者,茂密原始天然林(主要指老齡林)的分布范圍雖小,但其結構復雜,生物多樣性豐富,土壤自然發育程度高以及對火災和干旱具有較強的適應性,而且天然林的損失不容易通過重新造林在短期內彌補。如果中國南方所有密閉老齡林均被砍伐,會損失1.71Pg碳(占總碳儲量的20.5%),相當于約9年化石燃料釋放CO?量。因而在天然林中,不管是中幼齡林還是老齡林,都應是需要優先保護的重要且穩定的長期碳匯,稱其為保碳途徑。1998—2010年,中國天保工程區域的生態系統碳匯增加889.1Tg(以C計),生物量碳匯增加479.6Tg(以C計),占全國森林生物量碳匯的35.5%~39.9%,區域中土壤碳儲量增加409.5Tg(以C計)。Chen等在僅考慮現有天然林情況下,預測2030、2060和2100年中國天然林將分別額外固存2.27±1.21Pg、4.19±2.55Pg和6.03±4.09Pg碳(以C計),相比2010年的碳儲量分別增加24%、45%、64%。因此,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有利于維持現有森林碳庫并獲得自然增碳,同時保碳不僅是減少森林碳排放的有效措施,還有助于增加生物多樣性,提升森林穩定性和適應氣候變化的韌性,減緩氣候變化對森林的負面影響及其所造成的碳排放。

4.2 增碳

圖片

森林經營管理直接影響森林的碳儲量和碳匯,也是提升森林碳匯功能的重要手段。樹種選擇、營造方式、撫育措施、采伐方式等均可能對人工林固碳能力和和土壤碳庫產生影響。優化人工林經營管理,實施人工林多目標適應性經營,如高固碳樹種造林、樹種混交、引入固氮樹種和林分結構調整等,既可維持較高的土壤肥力、長期生產力和提高適應氣候變化的韌性,也有助于森林固碳增匯,特別是增加森林土壤有機碳儲量(表4)。

森林采伐通常會降低土壤有機物質輸入,特別是強度采伐或皆伐。此外,林地施肥可能對土壤碳匯產生不同影響,合理的施肥方式可能會增強人工林土壤碳匯功能(表5)。

圖片

實施退化次生林恢復也是提高森林碳儲和碳匯的重要措施。王璐穎等在海南尖峰嶺和吊羅山熱帶林區研究發現,生物量恢復受樹種組成和徑級結構的顯著影響,大徑級林木生物量占比隨恢復時間顯著增加;隨恢復時間增加,速生樹種的種類和數量逐漸減少,生物量占比下降7%左右;而慢生樹種則均呈增加趨勢,生物量增長20%~32%,演替后期的長壽命、大徑級樹種對熱帶森林碳儲和碳匯潛力影響較大。Ali等探究中國東部80個亞熱帶森林林分結構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林齡對地上碳儲量的直接和間接影響發現,林分結構多樣性是中國東部亞熱帶次生林地上碳儲量變化的主要決定因素,保持樹木胸徑和高度多樣性可能是提高森林地上碳儲量的有效方法。史山丹等和韓營營等研究發現,山楊(Populus davidiana)天然次生林群落碳儲量、白樺(Betula platyphylla)天然次生林土壤有機碳含量和碳密度隨林齡增加明顯,碳匯潛力很大,中齡林為碳儲量增長迅速期,且能夠持續較長一段時間。魏亞偉等發現大興安嶺地區興安落葉松(Larix gmelinii)天然林固碳潛力和總碳儲量隨年齡變化主要與喬木碳儲量有關,加強喬木碳庫管理對未來增匯具有重要作用。在三江源地區,大面積分布的高寒灌木林是該區域的主要碳庫,灌木層植物碳儲量占到總植被層碳儲量的66.06%,是喬木層的近2倍,加強該地區灌木林的保護修復對提升固碳能力至關重要。綜上,天然次生林恢復與撫育經營,可通過改善樹種組成、徑級結構、年齡結構和喬灌草空間配置提升森林碳儲量和碳匯。

4.3 擴碳

增加森林面積是擴碳的第一個主要渠道,包含造林(afforestation)和再造林(reforestation)2種方式。中國相繼實施一系列林業生態建設工程,顯著增加了森林面積和碳匯功能。根據第九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數據,中國森林覆蓋率已從1949年的8.6%恢復至2021年的23.04%;人工林面積從1973年的18.71Mh㎡增至2018年的79.5Mh㎡,占全球現有人工林總面積(291Mh㎡)的27.3%。同時,人工林蓄積量也從1973年的1.6億m3增至2018年的175.6億m3,人工林分別占全國森林覆蓋率和森林蓄積量二者凈增長的62.9%和36.2%。造林(人工林面積增加)對1973—2008年中國森林生物量碳匯增加的貢獻率為35%。1977—2018年,森林面積擴大比森林生長對森林碳匯功能的貢獻比例大(66.73%vs.33.27%),人工林面積擴大對森林碳匯的貢獻大于森林生長(63.99%vs.36.01%),而天然林中森林生長的貢獻大于面積擴大(57.82%vs.42.18%),且在過去十年中(2009—2018年)森林面積擴大的相對貢獻已超過森林生長。三北防護林工程和退耕還林還草工程作為典型的造林工程,前者因森林面積增加對整個工程區碳匯功能(生物量和土壤碳庫)提升的貢獻比例高達96.8%(2001—2010年),后者因林草面積增加貢獻比例高達73.2%(2000—2010年),考慮到森林面積增加遠大于草地面積增加,故后者的貢獻比例絕大部分來自森林面積增加。近年來,遙感數據(2000—2017年)反演的中國植被呈明顯變綠趨勢,其中森林葉面積增加對植被變綠的貢獻率達42%,尤其是中國西南和東北地區,新增人工造林對陸地碳增匯貢獻很大,東北地區1993—2017年森林碳庫增加的46%~94%來自人工林。考慮到中國森林多為新增的中幼齡林,這些森林碳匯潛力很大,如退耕還林還草工程,預計2030和2050年的碳儲量將分別是2010年的3.41和5.59倍。

雖然擴大森林面積是增加森林碳匯的重要手段,但未來中國也面臨著可造林土地面積有限且造林難度加大的問題。目前,估計中國森林覆蓋率最大潛力有可能達到28%~29%,這其中約有39.58Mh㎡林地可供造林,但這些土地67%分布在華北、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12%分布在南方巖溶石漠化地區;此外,還有10Mh㎡可用于城鄉造林綠化的非規劃林地、近10Mh㎡需要恢復植被的廢棄礦山用地等。其他國內外學者估計的中國可造林土地約52.38Mh㎡和40.18Mh㎡。雖然上述估計值差異不大,但自2017年以后中國造林總面積出現明顯下降卻是不爭的事實。即使假設所有可造林土地均營建新的森林,新造林與現存森林相比,其未來50年(2010—2060年)的碳匯貢獻比例還是相對較小(6.5%vs.93.5%)。針對未來中國造林區規劃問題,Zhang等指出增加森林碳匯功能最適宜的植樹造林地區應集中在中國東部即胡煥庸線以東地區;盡管按照當前的氣候變化軌跡,預計2070年左右氣候變化會擴大森林潛在適生區面積33.10Mh㎡,但這個擴增區域還主要集中在胡煥庸線沿線的林草和農牧過渡帶等低適宜造林地區,邊際土地的低適宜造林地的增匯潛力有限。

提升森林質量是擴碳的第二個主要渠道。森林面積增加并不意味著森林結構、功能和質量提升,特別是造林設計未充分體現適地適樹原則,或缺乏造林后的林分撫育和長期監測管理。多數人工林以單一樹種純林為主,與天然林相比,通常具有較低的碳匯、水源涵養、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功能,較高的水分消耗特征。應積極提倡通過冠下補植補造鄉土闊葉樹種、固氮樹種改造人工純林或營造多樹種混交的人工林,有效利用環境資源產生生態位互補效應,增加人工林生產力,協同提高森林地上和地下固碳能力,同時也有利于通過提高生物多樣性來適應氣候變化,增強生態系統中植被和土壤碳庫的穩定性,并對極端氣候事件起到積極緩沖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在森林經營中通過特定功能樹種優化配置,選擇數量適中的樹種豐富度是提升森林生態系統碳儲量并兼顧生產經營成本的關鍵。

4.4 碳資源化利用及木質產品匯轉移

木質產品是一個獨立于森林之外的碳庫,在減緩氣候變化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且該碳庫的碳儲量呈不斷增加趨勢(表6)。碳資源化利用途徑需要考慮采伐后碳的后續使用壽命(生命周期分析)。如果木材進入紙等壽命較短的產品,那么森林碳循環是一個相對平衡的過程,若再考慮木材加工過程中的碳排放時,該過程可能是一個碳源。如果木材用于建筑或其他長期用途,或通過木材改性和新型木材基復合功能性材料制備及應用,則其中碳固存期可延長幾十年甚至更長時間,實現森林碳匯向木質產品庫的匯轉移與存續。因此,實施積極主動的森林撫育采伐及其木質產品庫的碳匯轉移,不但有利于森林再生長并維持高碳匯速率,而且可實現可再生木質產品的高效利用和森林碳匯產品的長期續存。此外,利用森林生物質生產生物能源,也可確保木材收獲后森林再生的同時,減少化石能源使用的碳排放來緩解氣候變化。

圖片

5. 森林固碳增匯未來科學研究的需求和展望

(1)加強森林生態系統固碳機制和增匯潛力與實現途徑研究。深入闡明森林生態系統碳匯形成及其經營響應機制,特別是加強森林土壤有機碳形成和穩定性固持機制研究,研發不同森林類型增匯的經營技術體系,評估氣候變化和森林經營對森林增匯潛力的可能影響。構建空-天-地一體化森林碳源碳匯計量監測體系,建立多過程、多尺度耦合的森林固碳增匯潛力預估模型,準確預估不同氣候情景和不同森林經營措施情景下中國森林的碳儲量和碳匯現狀、動態變化和發展潛力。

(2)科學制定未來森林增匯的造林規劃。依據現實和未來不同氣候變化情景,科學預測未來中國森林及不同造林樹種的分布區變化,規避未來氣候變化風險并識別植樹造林惠益區域,精準制定氣候變化背景下的適應性造林空間規劃及適宜造林樹種或基因型選擇方案;充分利用坡地、荒地、廢棄礦山等國土空間,科學推進青藏高原生態屏障區、黃河重點生態區、長江重點生態區、東北森林帶、北方防沙帶、南方丘陵山地帶和海岸帶等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優先在中國森林增匯潛力較高的東北、西南和華南區域大力發展碳匯林。

(3)加強森林適應性經營管理。大力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和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加強中幼林撫育和退化林修復,嚴格執行林地用途管制制度,著力提升森林質量和森林碳匯功能。全面實行森林分類經營和森林多功能經營,利用鄉土闊葉樹種和固氮樹種改培人工針葉純林,或與針葉樹種混交營建多樹種合理組配的人工林,籍以提升人工林生態系統的碳匯潛力和生態穩定性;通過適當延長輪伐期和大徑材培育等經營措施,實現高價值木材生產與碳匯功能多目標之間有效協同與權衡。不斷加強氣候災害風險防控和預警,重點做好森林防火、有害生物災害綜合防治以及森林凋落物和采伐剩余物的管理,努力減少氣候風險和各種災害造成的森林碳損失。

(4)實施森林增匯工程中國森林未來還具有較大的增匯潛力和空間。通過高固碳的林木新種質創制和森林固碳增匯經營技術的創新,實施分區施策、分類經營的森林增匯工程,有望大幅度提升森林碳密度、固碳速率和增匯潛力,特別是提升森林土壤的碳庫容量、碳固持速率和穩定性;編制國家、省區及經營單位森林碳匯提升的可持續經營方案,通過實施積極的森林碳資源化利用與木質產品庫轉匯并延長使用周期和存續時間,實現森林碳匯倍增的期望目標。

(5)建立森林固碳增匯試驗示范區。積極探索基于自然的森林增匯途徑,通過各地區試點開展天然次生林經營、退化森林修復和高固碳樹種培育與造林的關鍵技術研發及技術集成示范應用,篩選出可推廣的森林固碳增匯及多功能協同提升的可持續經營模式。堅持因地制宜,在適宜人工林培育的地方,積極植樹造林,恢復和重建生態系統;在適宜自然恢復的地方,充分借助自然演替恢復林草植被和生物多樣性;在需要人工促進自然恢復的地方,采取封山育林、圍封禁牧、補植更新等人工輔助措施促進自然恢復。構建示范區森林碳匯監測計量體系,精準監測計量森林碳儲量和碳匯,同時探索建立健全碳交易市場體系和森林生態產品價值的轉化機制。

引文格式:劉世榮,王暉,李海奎,余振,欒軍偉. 碳中和目標下中國森林碳儲量、碳匯變化預估與潛力提升途徑[J]. 林業科學, 2024, 60(4): 157-172. Shirong Liu,Hui Wang,Haikui Li,Zhen Yu,Junwei Luan. Projections of China’s Forest Carbon Storage and Sequestration and Ways of Their Potential Capacity Enhancement[J]. Scientia Silvae Sinicae, 2024, 60(4): 157-172. 10.11707/j.1001-7488.LYKX20230206

閱讀 9173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激情精品视频 |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ⅴ中文 | 成人一区视频 | 五月天婷婷丁香 | 色婷婷综合网 | 日韩不卡中文字幕 | 日韩成人精品 | 最新日韩av| 国产精品高清一区二区 | 视频精品一区 | 精一区二区| 午夜影视在线观看 | 免费精品视频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 中文字幕在线第一页 | 一区视频 | 色毛片 | 欧美日韩国产高清视频 |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一区二区国产 |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 | 在线播放亚洲 | 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福利视频网址导航 | 国产精品成人在线 | 精品护士一区二区三区 | 91免费看片| 99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欧美区在线| 操到爽 | 日韩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蜜臀 | 国产成人免费在线 |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青草 |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日本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 国产天堂在线 | 国产一级淫片a级aaa |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臀 | 日本三级电影天堂 | 成人黄色片网站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久久久久av | 在线视频亚洲 | 91在线中文字幕 | www.国产.com | 成人在线视频网站 | 亚洲欧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不卡 | 国产日韩高清在线 | 国产精品日产欧美久久久久 |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久软件 | 国产91视频一区二区 | 久久99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四虎884a | 一级毛片免费 | 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波多野结衣 | 粉色午夜视频 | 午夜私人影院 |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播放 |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看 |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 | 狠狠艹 |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最新 | 日韩一级视频 | 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欧美精品免费在线观看 | 波多野结衣一区三区 | 成人中文视频 | 99re在线视频精品 | 欧美黑人做爰xxxⅹ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 欧美三级在线 | 日韩精品| 欧美综合激情 |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久草在线免费福利资源 | 一区二区久久 | 99热新 | 久久国产亚洲精品 | 天堂成人av| 久久精品国产v日韩v亚洲 | 欧美自拍视频一区 | 国模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 色天天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片 | 91久久 | 中文字幕免费视频观看 | the蜜臀av入口| 色性av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 久久久久久毛片免费播放 |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 综合久久网 | 亚洲色域网| 成人一级片视频 | 国产欧美在线一区二区 | 免费欧美一级 | 欧美成人影院在线 | 一级免费毛片 | av激情在线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 精品影院 | 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欧美久久久久久 | 欧美亚洲综合久久 | 操视频网站 |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99热在线精品免费 | 久久二区三区 | 欧美精品1区2区 | 久久99视频精品 | 精品国产91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最热 | 久久这里只有国产精品 | 欧美在线视频三区 | 国产美女永久免费无遮挡 | av入口|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天天天天97 | 一区不卡 | 色官网 |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吃药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91社区在线观看 | 这里有精品在线视频 | 成人av片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午夜精品影院游乐网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欧美色视频在线观看 |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热av | 欧美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 中文乱码一区 | 国产精品成人在线观看 | 亚洲午夜精品片久久www慈禧 | 国产视频综合 | 久久久久91|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网| 日本三级2018| 性视屏 | 中文字幕免费观看 | av在线免费观看网站 |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专区中文字幕 | 激情综合在线 | 毛片一区 |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密桃99 | 国产免费看| 日韩成人黄色 | 国产在线国产 | 日韩在线观看第一页 | 欧美视频免费在线 |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欧美视频三区 | 日本精品免费 | 337p亚洲欧洲 | 日日干夜夜干 | 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 国产精品视频网站 | 一区二区精品视频 |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 | 一级在线观看 | 玖玖国产精品视频 | 真人一级毛片 | 丝袜+亚洲+另类+欧美+变态 | 日本在线看| 黄色av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 亚洲毛片 | 亚洲免费观看视频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 | 午夜久久av | 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 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 | 在线高清av| 欧美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日韩有码在线观看 | 欧美精品免费在线 | 狠狠操操 | 精品久| 国产精品欧美日韩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看 | 伊人电院网 | 久久久国产精品入口麻豆 |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 | 欧美精品欧美精品系列 | 成人一区视频 | 男人天堂亚洲天堂 | 一级黄色录象片 | 九色视频网站 | 久草成人 | 亚洲午夜电影在线 | 国产精品原创av片国产免费 |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99 | 奇米成人影视 |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九九热这里只有精品8 | 国产精品.xx视频.xxtv | 特黄级国产片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亚洲第一页在线 | 国产美女自拍视频 | 99re在线播放视频 | 久在线视频| 国产午夜精品视频 | 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久久网站 |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琪琪 | 亚洲 欧美 日韩 在线 | 日韩精品免费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自拍 | 日韩小视频网站hq | 精品福利在线视频 | 国产99久久精品 | 亚洲第一色 | 在线看国产 |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 | 91精品国产99久久久 | 亚洲成人av在线 | 国产97色在线 | 亚洲 |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五月婷 | 成人福利在线观看 | 久久精品一区视频 | 中文字幕第二页 | 久草视频在线首页 | 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 三级欧美在线观看 | 99re在线免费 | 欧洲一区 | 久久成人高清 |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九 | 精品久久99 | 亚洲视频一区在线播放 | 国产一区在线视频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 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 色婷婷av一区二区三区软件 | 久久精品久久久 | 日韩在线一区二区 | 色视频www在线播放国产人成 | 99草视频| 伊人www| 久久久夜夜夜 |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 精品中出 | 午夜大片在线观看 | 在线国产视频 | 成人一区二区在线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一级毛片 | 欧美污污 | 久久久国产一区 | 亚洲综合色视频在线观看 | 成人国产一区 | 亚洲最大的黄色网 | 综合 欧美 亚洲日本 | 亚洲一区中文 |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 日韩成人免费视频 | 欧美视频在线免费 | 波多野结衣精品 | 欧一区二区 | 免费午夜电影 | www.久久.com| 一级全黄性色生活片 | 久久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 在线天堂新版最新版在线8 www.国产欧美 | www.久久99 | www.午夜视频| 久久久久久网站 | 亚洲av毛片一级二级在线 | 亚洲一区精品在线 | 成人免费毛片嘿嘿连载视频 | 国产天堂网 | 91精品国产91综合久久蜜臀 | 日韩精品在线观看一区 | 九九成人 | 日韩精品专区在线影院重磅 | 欧美日韩精品综合 | 久久1区 | 亚洲一区精品在线 | 免费在线看a| 亚洲视频中文字幕 | 不卡一区 | 亚洲精品日韩综合观看成人91 | 在线第一页| 国产一区免费 | 四虎av | 国产成人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一区精品 | 日韩国产欧美视频 | 精品免费视频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 成人在线观 | 99热福利| 久久伊人国产 | 天堂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午夜电影 | 亚洲精品国产电影 | 日韩一二三区在线观看 | 偷拍自拍第一页 |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 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 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 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日韩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 精品久久97| 美女三区| 欧洲另类在线1 | 日韩一区二区视频 | 99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 日韩欧美在线综合 |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 | 91国偷自产一区二区三区亲奶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天堂在线www | 久久伊人av| 欧美一区永久视频免费观看 | 精品久 | 国产成人福利在线 |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 | 一色屋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园产越南 |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福利久久久 | 亚洲欧美视频在线 | 欧美性一区二区三区 | 天堂在线中文字幕 | 久久久一二三 | 欧美另类专区 | 一级黄色毛片免费观看 | 黄色国产一级视频 | 五月婷婷色 | 国产成人综合av | 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国产专区在线 |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不爽 | 在线播放一区二区三区 | 五月婷婷激情网 |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青草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精产国产伦理一二三区 | 久久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蜜臀 | 成人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三级在线视频 | 久久精精品|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 | 国产片侵犯亲女视频播放 | 91av国产精品 | 欧美一级电影 | 日韩一级视频 | 久久电影一区 | 成人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蜜臀 | 免费黄色小视频 | 成人av免费| 国产一级毛片电影 | 国产在线不卡视频 |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午夜羞羞 |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 亚洲一区 日韩精品 中文字幕 | www.日韩视频 | 99精品一级欧美片免费播放 | 蜜臀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久精彩视频 | 亚洲社区在线 | 91性高湖久久久久久久久网站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 |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不卡 | 免费观看一区二区三区毛片软件 | 国产激情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免费天天看高清影视在线 | 亚洲中国字幕 | 欧美精品91| 午夜大片网 | 日韩91| 欧美日本韩国在线 | 91免费观看在线 | 成人一区二区在线 | 日韩在线成人 | 7777av | 91精品国产色综合久久不卡98 | 色婷婷在线视频观看 | 欧美精品一区在线发布 | 日韩精品1区|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 久久久久久久91 | 国产精品视频yy9299一区 | 亚洲一区不卡在线 |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照片91 |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 | 久久99爱视频 | 精品在线看 | 久久久久久婷婷 | 国产成人一区 | 999精品视频 | 91精品啪aⅴ在线观看国产 | 久在线视频播放免费视频 | 精品香蕉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亚洲性视频 | 日韩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综合天堂网 | 性大毛片视频 | 福利视频一 | 国内精品国产成人国产三级粉色 | 天天澡天天狠天天天做 | 91tv亚洲精品香蕉国产一区 | 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亚洲精品国产第一综合99久久 |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久青青日本 | 久久999 | 成人免费精品 | 成人国产在线 |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国产区第一页 | 成人国产精品久久久 | 国产激情91久久精品导航 | 欧美黄视频在线观看 | 免费色在线 |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天堂麻豆 | 一级毛片aaaaaa免费看 | 日本理伦片午夜理伦片 | 国产成人综合一区 |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亚洲精选国产 | 欧美一级黄带 | 欧美一级片在线 | 亚洲毛片网站 |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 | 亚洲成人精品 | 日韩一日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亚洲免费看片 | 日韩高清国产一区在线 | 综合色九九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国产a级 日韩在线二区 | 亚洲精品三级 | 国产精品美女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不卡视频 | av官网在线 | 古风h啪肉1v1摄政王 | 精品国产黄a∨片高清在线 99热婷婷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老鸭窝 | 天天干天天操天天爽 | 欧美亚洲国产一区 | 日韩福利在线 | 欧美一级欧美三级在线观看 |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黄色片免费 | av中文字幕网 | 色爱综合网| 日本在线观看www | 在线观看欧美日韩视频 | 日日干,天天干 | 毛片视频观看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国产区视频在线观看 |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网 | 欧美日韩中文在线 | 国产激情在线 | 欧美a区| 精品91| 精品日韩一区 | 91社影院在线观看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美男 | 超碰在线人人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在线国产视频 | 久久久精品综合 | 免费av播放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调教 | 精品99视频 | 草草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日韩精品在线一区 | 国产精品视频播放 | 99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 羞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亚洲一区二区 | 久久久网 | 婷婷亚洲综合 | 曰韩毛片 | 蜜桃视频一区 |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视频 | 二区久久 | 午夜激情av | 欧美自拍视频 | 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亚洲视频 | 久久99久久久久久 | 日韩二区三区 | 一区二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欧美aaa大片 | 日本特黄特色aaa大片免费 | 狠狠天天 | 成人免费久久 | 中文字幕久久久 | 成人三级av | 国产四区| 综合色婷婷一区二区亚洲欧美国产 | 免费在线观看一级毛片 | 亚洲成人av在线播放 | 一卡二卡久久 |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精 | 中文字幕在线欧美 | 黄色小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麻豆视频在线 | 日日天天| 亚洲综合视频一区 | 97成人在线 | 久久亚洲精品视频 | 精品欧美乱码久久久久久 |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区久久久久久久 | 久久久久久av | 爱爱日韩 | 久久三区 | 日韩中文视频 | 成人国产精品久久久 | 亚洲国产中文字幕 | 欧美偷偷操 | 中文字幕在线第一页 | 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高潮好爽受不了了夜色 | 国产精品影视 | 韩国精品一区二区 | 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搡女人真爽免费午夜网站 | 91在线观看视频 |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97成人在线 | 成人激情免费视频 | 999久久久 | 亚洲热在线视频 | 亚洲一区二区免费看 | 欧美精品三区 |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 | 国产日韩高清在线 | 91伊人| 国产高清在线 | 天堂资源库 | 99在线视频观看 | 精品一二三区在线观看 |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狠狠操精品视频 | 日本国产欧美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午夜 | 亚洲成人久久久 | 久久精品网 | 亚洲综合区 | 亚洲国产二区 | www.午夜视频 | 日韩高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日韩在线观看第一页 | 欧美亚洲一 | jizz18国产| 黄瓜av| 国产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理论片在线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 |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欧美视频在线免费 | 久久9精品 | 欧洲免费毛片 | 9色网站| 羞羞在线观看视频免费观看hd | 成人免费视频观看视频 | 久久99精品久久久水蜜桃 | 成人av观看| 亚洲激情av | 在线精品一区 | 依人成人综合网 | 不用播放器的毛片 |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 |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 | 一级a性色生活片久久毛片波多野 | 国产欧美在线视频 | 爱爱视频网站 | 亚洲av毛片一区二二区三三区 | 国产日韩精品视频 | 亚洲电影免费 | 亚洲久久在线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小蝌蚪 | 午夜在线 | 一区二区av | 久久国产一区二区 | www.成人|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一区发布 | 午夜免费电影 | 校园春色av|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 | 九九九视频精品 | 在线视频亚洲 | 日韩www| 999这里只有是极品 免费的一级黄色片 |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久久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97国产在线视频 | 激情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天天干天天去 | 男女视频在线 | 精品视频网站 | 天堂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欧美大片一区二区 |